脱贫攻坚在铁坝 精准发力再出发

已浏览:
来源:区政协办公室    发布日期:2019/02/28

——区政协办公室驻铁坝村精准扶贫工作2018年走笔

“区位偏僻、交通不畅、资源匮乏”是杨店镇铁坝村精准扶贫工作的现实村情,铁坝村是孝南区较边远的行政村,与国家级贫困县——孝昌县接壤,下辖6个村小组,共308户1237人,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6户66人,已脱贫22户31人,未脱贫14户35人。

2015年,区政协办公室与杨店镇铁坝村结成帮扶对子,几年来,区政协及其机关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,领导带头,全员发动,狠抓脱贫攻坚各个环节,为这片土地摘“穷帽”,拔“穷根”,想办法,润点子,钻路子,众志成城,全力以赴推进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。2018年,区政协办公室驻铁坝村精准扶贫工作队,摆正工作位置,以有所为有所不为为原则,在“精准”上下功夫,在产业上求突破,变“输血”为“造血”,着力协助村“两委”在精准扶贫户的识别、贫困户帮扶、扶贫项目实施、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、扶贫党建“双推进”等方面务实工作,为助力铁坝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向前推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。

六举措蹚出脱贫新路

为了激发扶贫活力,全力打赢扶贫攻坚战,区政协办公室驻村工作队在机关党组的大力支持下,累出新招,接连发力,着力解决“么脱贫”的问题。

活跃帮扶内容。充分利用每月“扶贫日”和春节等重大节日,工作队和机关结对帮扶干部积极深入各贫困户开展“挂包帮、转走访”工作,每位帮扶干部和自己的联系户开展促膝谈心、嘘寒问暖、交流勤劳致富的思维方式,认真填写《扶贫手册》表,了解联系贫困户的生产、生活、家庭和收入情况,仔细倾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,并送上慰问金和祝福,鼓励他们克服困难,自立自强,树立信心,早日脱贫致富,和贫困户一起制定帮助措施,使“精准”扶贫工作变得更清晰起来;政协机关领导,以及全区政协委员积极开展“政协委员三进,助力精准备扶贫”活动,伸出援手,结合委员单位和自身工作实际,批配项目经费、工作经费或科技培训经费,助力推进扶贫攻坚工作。据统计:利用节日期间开展帮扶活动共看望慰问贫困户、困难党员、残疾人、五保户共46户,发放慰问金6万多元,发放慰问物资折合人民币3.6万多元。

壮大集体经济。扩大小龙虾养殖,使之逐渐成为村的主导产业,面积达到357亩,集体增收1000多元;发包集体水面增收5000元;投资40万元建光伏发电站增收25000多元。开发吴茱萸基地300亩,2018年,实现村集体收入5.6万元。

发展农业主体。一年来,围绕突破发展农业经营主体、突破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这两个瓶颈做文章。光伏产业“链”起贫困户,利用光伏收入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,解决了2户贫困户就业,年户均增收3600元;发动建筑业能人“链”起贫困户和帮扶就业,实现贫困户转移就业14人,年人均增收20000多元;成立了1家光伏发电公司、1家农业种养殖生产公司、2家农业种养殖生产合作社“链”起贫困户,13户贫困户在公司、合作社带动下,有的开始发展自己的产业,有的靠流转土地增加流转收入,有的靠打工获得工资收入。尤其是突破性地建设起了投资150万元的300亩吴茱萸种植基地,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7万多元,村集体经济今年收入突破了5.6万元,增加农户土地流转收入90000元,每年可给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和村民带来近150多万元的打工收入。

致力扶“志”扶“智”。开展小龙虾养殖、吴茱萸种植技术培训4期,培训群众119人次;宣讲政策“屋场院子”会9次,文化惠民演出1次;结对助学2人;为全村17名留守老人、9名留守妇女、11名留守儿童建立档案,开展帮扶慰问。实施危房改造,改造贫困户危房7户;铁坝村36户66人中,有劳动能力的14户21人,介绍外出和在村打工14人,提供公益性岗位2人,自主创业1人。另有残疾人自主创业增收4人。

加强基层党建。充分利用铁坝村换届之机,在杨店镇党委支持下,广泛听取意见,召开党员、群众代表大会,充实调整、选强配齐新的“两委”班子。工作队支持新“两委”班子迅速打开局面,“扶上马送一程”,支持新班子在基地建设、塘堰改造、产业发展上挑重担、做示范,不但解决了一些积累多年的老大难问题,还帮助新班子树立了威信,赢得了党员群众认可与好评,增强了村“两委”干部主动谋事、干事、成事的信心。给钱给物,不如建个好支部。针对原村“两委”班子基层党建制度不落实、党组织生活不经常、民主管理不规范等问题,工作队指导规范了“三会一课”、“支部主题党日”、民主评议党员等教育管理制度,完善了民主议事、民主管理、“四议两公开”等民主决策机制,推行袁湖村“二三四”服务模式,从致富能手、回乡创业青年、退伍军人中培养了3名入党积极分子,还培养了一名编外干部,加强了后备力量,实现了“培养一个好带头人,带出一个好支部,打造一支好党员队伍,建立一套好制度”的初步规划,为留下了一支“不走的工作队”打好基础。

六环节透视出彩篇章

一年来,区政协机关和镇村干部群众上下一条心,铆足一股劲,紧扣“两不愁、三保障”和“六个精准”、“五个一批”要求,扎实开展“找问题、补短板、促攻坚”专项行动、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和“完成全年扶贫目标任务百日行动”,不断练好“基本功”持续发力,打好“组合拳”多方发力,建好“利益链”创新发力,全村脱贫攻坚工作有力、有序、有效推进,工作队各项扶贫举措和工作成效不断出彩。

迎接了六次检查。一年来,按照区扶贫办的统一部署和安排,工作队狠抓基础性工作、软硬件建设、政策性落实、阶段性要求,顺利地迎接和接待了省、市、区扶贫部门、纪检部门,交叉及第三方考评,以及市老促会、市人大共6次重要的精准扶贫工作检查、暗访、督查、巡察、专项检查和例行调研、视察等,还不包括5次第三方危房改造、项目审计和抽查、乡镇自身的交叉检查等。通过每一次迎检、检查,及时地发现和改正了工作中的不足、落实上的问题和思想上的差距。

完成了五次整改。根据国家、省、市、区每次检查、核查、暗访和巡察、督查反馈的情况和问题,工作队及时对照反馈的问题清单、问题交办单,逐一落实整改时限和责任人,坚持问题导向,并自觉对照标准和要求,针对全村精准扶贫对象36户66人的工作情况,逐户逐人的进行全面摸排,逐项列出“两清单一台账”,建立帮扶和问题整改措施。一年来,结合8月问题整改月、光伏发电检查,工作队在注重经常性整改基础上,先后进行了五次大的整改,共对国家、省级和市、区督查巡查反馈发现的3个方面12个类型36个共性问题和2个方面4个类型9个具体个性问题进行了整改;同时举一反三,开展自查自纠,全面进行清理,逐条建立整改台账,逐一制定整改措施,结合机关包保干部包保责任的落实和“扶贫日”活动,实现了问题整改清零;同时,还结合“六个两”胡陈模式,投资近万元,在添置档案柜、彩色打印设备等基础上,对原有户档、村档、产业、合作社,以及招投标项目等档案资料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规范整理和提标提质,并四次适时地调整了“作战图”。

实施了四个举措。第一,以思想扶贫为根,把干部群众的精气神鼓起来。“三话一会”为切入点(共计召开三话一会26场次);以入户走访交心谈心为纽带,以固定标语、墙上漫画、宣传专栏为形式,多维度宣传发力,情景式、组团式、打包式推动精准扶贫知识进村入户、入心入脑,引导群众把志气强起来、干劲鼓起来、新风树起来,让贫困户真心想脱贫、真心想致富。大力弘扬有苦不怕苦、知难不畏难的战斗精神,提振军心士气,在全村上下形成决战贫困、决胜小康的强大合力。第二,以就业扶贫为径,让贫困户生活保障稳起来。紧扣技能培训和就业促进主线,切实提高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培训实效。充分利用贫困户就业对接和相互支持机制优势,实现就业供需信息有效对接,加大贫困劳动力转移输出力度;落实面向贫困群众的公益性岗位,全面完成各类贫困人口培训任务,确保贫困家庭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至少有1人就业,实现“就业1人、脱贫1户”。一年来,对有劳动能力的12户17人和残疾人2户4人开展就业扶贫,其中:介绍外出打工7人,协商安排4名残疾人自主创业增收,提供公益性岗位2个,自主创业8人。此外,还有具备一定劳动能力的11人在吴茱萸基地打工。第三,以产业扶贫为重,让贫困户生活质量强起来。念好助农增收“五字经”,因地制宜养种“花、虾、鸡、蔬、药”;畅通销售路,做强深加工,半年来,采摘野菊花收入0.5万元,发展蔬菜5亩,扩大小龙虾养殖367亩,养鸡1户300只,建设吴茱萸药材种植基地300亩,力争形成300亩龙头示范基地,带动铁坝乃至杨店北部村湾形成吴茱萸种植产业旅游带。第四,以基础扶贫为本,使贫困户生活条件好起来。今年以来,开展小龙虾养殖、黄桃脐橙和吴茱萸种植技术培训4期,培训群众119人次;宣讲政策“屋场院子”会12场次,文化惠民演出1次,送春联1次;结对助学11人;为全村17名留守老人、9名留守妇女、11名留守儿童建立档案,开展帮扶慰问;为28家贫困户非贫困户安装沼气入户入厨;为5名残疾人解决了抚助用具;实时开展了“遍访”活动,截止年底,工作队和村完成了所有36个贫困户的“遍访”和271家非贫困户的“遍访”,共收集各种生产生活意见、要求和问题47条;组织和协调2.2万元资金为养鸡养虾贫困户解决生产资金周转困难。

开展了三大活动。一是组织企业结对帮扶。7月流火时节,我们主动与湖北婺商模具城开发有限公司对接,组织帮扶资金2万元,为每个贫困户购置了一台台式空调扇;二是组织企业结对助学。今年8月下旬,新学年前夕,我们组织孝南区永兴发塑料制品厂、湖北鲁卡奇游乐实业有限公司、武汉密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、武汉列峰塑业有限公司、湖北婺商模具城开发有限公司等在孝企业为铁坝村贫困户的11名幼儿园到大学生的困难学生捐款1.8万元,解决了他们上学之困。三是开展送春联活动。组织区书法协会13名书法家来铁坝村开展送春联活动,共为贫困户和群众送去春联280多副。

树立了两个典型。万水华,低保贫困户,因残致贫,耕地面积3.4亩,住房面积85平方,饮用水为自备水井。妻子田秀珍,1958年2月出生,常年慢性病;女儿万欢欢,1983年1月出生,重度精神残疾二级,2015年于康复医院康复治疗。2018年,万水华在村、队扶贫部门的帮扶下,自发投资3万多元,建设养鸡场地800平方和90平方的鸡舍,养鸡300只,自强不息战胜困难;万汉洲,是一个不幸的家庭。母亲双眼失眠,又患内风湿瘫痪在床三十多年,长期靠他和妻子照料。2016年,妻子又不幸患上结肠癌。几年来为妻子治病万汉洲欠下了10几万的外债。20183月,在村和工作队的帮扶下,流转低产田30亩,投资8万元建成了3口高标准的虾池。去年,经过几过月的养殖,30亩的小龙虾池,一波周期就给万汉洲带来近8万元的销售收入,除去生产成本,也有50%的利润。走出了一条自我发展自我脱贫之路。

实现了一个突破。充分挖掘利用村有资源优势,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,通过土地流转、增资立项、开发闲置资源、培育主导产业等形式,盘活集体经济。在产业链上发展,依靠市场激发内生动力上的突破。通过产业链生成和发展要素的主动链接,链动农户、合作社、企业、基地核心要素和科技教育培训、融资、特色品牌4个保障性要素,有效整合产业扶贫的资源和力量,促进农民尤其贫困户的持续增收,实现稳定脱贫。一年来,我们继投资40万元建起光伏发电站以后,围绕突破发展农业经营主体、突破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这个瓶颈做文章。光伏产业“链”起贫困户,利用光伏收入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,解决了2户贫困户就业,年人均增收3600元;发动建筑业能人“链”起贫困户和帮扶就业,实现贫困户转移就业14人,年人均增收20000多元;成立了1家光伏发电公司、1家农业种养殖生产公司、2家农业种养殖生产合作社“链”起贫困户,13户贫困户在公司、合作社带动下,有的开始发展自己的产业,有的靠流转土地增加流转收入,有的靠打工获得工资收入。尤其是突破性地建设起了投资150万元的300亩吴茱萸种植基地,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7万多元,村集体经济今年收入突破了5.6万元,增加农户土地流转收入90000元,每年可给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和村民带来近150多万元的打工收入。

六新招助力铁坝脱贫

今年是铁坝村脱贫出列之年,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,“脱贫攻坚怎么干”牵动大家神经,实现“真脱贫”“脱真贫”百姓需要的喜闻乐见的精准之策。工作队把握精准要义,在脱贫成效上想办法、出实招,以强烈的责任担当,在扶贫攻坚中大干巧干,以满足贫困群众所需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,因地制宜,因人定策,扎根基层,强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。

加强组织建设。“两学一做”、党风廉政建设宣教月、党员干部作风整顿为契机,围绕抓党建、强基础、促发展的工作思路,切实加强村“两委”思想政治建设,努力建好宣传贯彻党政方针政策、领导基层治理、团结动员群众、推动改革发展的主阵地。

推进村民自治。健全村务理事会、卫生协会、路灯协会、互助协会、五老协会等组织,让群众参与决策、参与管理,真正做到“民事民决、民事民议、民事民管”,实现村级民主管理。

加快产业发展。充分挖掘利用铁坝村有利资源优势,积极探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,通过土地流转、增资立项、开发闲置资源、培育主导产业等形式,盘活集体经济。

拓宽增收渠道。扎实推进精准扶贫,常领村民积极创业致富,鼓励引导村民务工创业增收,发挥好种养大户、合作社的辐射带动作用,特别是针对贫田户劳动能力、劳动技术不强的问题,不定期开展职业、技能专项培训和讲座、激发贫困村民内生动力,让村民真正脱贫、真心满意。

建设美丽乡村。大力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,宣传发动村民积极参与村庄环境治理,在房前屋后和水边、路边植树造绿,切实解决生产生活垃圾乱堆乱放、村民环境保护意识不强、思想观念落后等问题整合资金、实施畅通工程、净化工程。绿化工程、亮化工程、文化工程。

增强文化实力。用好群众文化活动广场。组建舞蹈队、健身队等文艺队伍,开展形式多样、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,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强村民思想道德建设,完善村规民约、乡风民俗继续开展好十星级文明户”评选和“孝老好儿女” “互敬好婆媳”、“友爱好邻居”评比、倡导文明和谐新风尚。